Description
鬼王佛牌(Thao Vetsuwan, 夜叉王) 源頭:起源於古印度神話“夜叉(Yaksha)”,是佛教與印度教文化融合的產物。後來在東南亞佛教傳統中,被吸收為四天王之一專司降魔驅邪之護法神。 歷史定位:最初夜叉守護著財富與自然資源,進入佛教體系後,被賦予守護佛門、抵禦邪靈的角色。 泰國地方傳說:許多寺院、重要建築入口設有鬼王雕像,作為守門神防止邪魔外道入侵。近代信仰將此形象塑造成辟邪鎮煞與化解風水的聖物。 象徵意義:結合了泰國本地陰陽觀念、風水信仰、佛教四大護法文化,既是宗教符號,也是民間信仰護身符。 用途變遷:原以大型雕像守護佛寺及家宅,後來演變為佩戴型佛牌,更貼近日常生活需求。 社會心理學:特別受夜行性、醫護、殯葬業等高風險行業信仰,象徵對於安全、平安及財運的強烈渴望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崇笛佛牌(Phra Somdej, 崇迪) 創製者:起源於泰國十九世紀拉塔納哥欣王朝,由高僧阿贊多(Somdej Toh)於佛曆2382年(西元約1840年)在古鐘寺(Wat Rakhang)親手創製。 設計緣由:相傳阿贊多曾於禪定中感受佛祖顯現,取其莊嚴無相法座形象,設計出三層階梯代表天地人三界、亦象徵修行之不同層次。 象徵意義:崇笛佛牌亦稱「佛牌之王」,與阿贊多高僧德行和加持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主打全方位守護、提昇平安、事業、財運及人緣。 信仰核心:信眾重心在於修持與善行,佩戴者強調信念與品德修養,講求因果與內心善念。 文化影響力:自十九世紀以來為泰國最具代表性且價值極高的佛牌,「崇迪」一詞自身就象徵尊崇、第一之意,被認為是集萬千佛牌精華於一身的經典之作。